Linux 各发行版的体验报告

2015 年 04 月 12 日

大约在 10 个月之前,我正式开始使用 Linux 作为日常操作系统。到现在为止也积累了一些装机和使用经验,下面来谈一谈我所使用过的几种发行版及其桌面环境,只说体验和评价 XD

1. Ubuntu

最初我选择了 Ubuntu 作为入门系统,原因很简单,它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、用户数量最多的 Linux 发行版,如果遇上问题,能够很容易找到解决方案,可以省去初学者不少麻烦。以下还得分别说一说先后用的两种桌面环境(Desktop Environment,DE)。

1.1 Unity

Unity 是 Ubuntu 的默认桌面环境,集成性能很不错,自带的软件也很多,安装完成就能满足基本的日常需求了。它还带有全局菜单,可能用过 Mac 的会比较熟悉,对我来说却不怎么用得上。然后从我的审美角度,感觉它的界面只能算是中规中矩。不过对于中文有很好的支持,各个界面的汉化非常完整,对于懒得看英文的同学,居家旅行必备呀。

1.2 GNOME

完全是因为觉得 Gnome 比 Unity 好看才换成这个的,没了。

好,说完 DE 我们来讲讲 Ubuntu 本身,对于大神们谈到的稳定性,我是几乎感受不出来的,反正更新没挂过,系统一直正常运行,期间还从 12.04 升级到了 14.04。使用过程中反正还是会碰到该碰到的问题,像命中注定一样,然后谷歌一下,解决。搜索大多数 Linux 相关的问题时,搜索结果里面必然会出现 Ubuntu 的字眼。还有个比较难搞定的双显卡问题,Ubuntu 也已经自带了独显的专有驱动,更换驱动之后能通过专有驱动配置来切换显卡,电脑就不怎么会烫得能煮鸡蛋了。

总之,推荐初学者使用发自真心!!!

2. Arch Linux

怀着又爱又恨的心情打下了这个小标题。重新安装整整 13 遍!才成功进入自己想要的 Gnome 桌面,别问我为什么把这个数字记得这么清楚。

Arch 是以激进的滚动升级著称的发行版,也是难以安装的发行版:

  • 前者的特性给一些软件使用者带来了春风,它随时提供软件最新版本的更新以及内核的升级;不过同时也导致用户经常需要进行更新系统,否则升级时很容易带来兼容性问题以及没有发现的新 bug,也就是“滚挂”。
  • 后者的这项特点就差点把我搞崩溃了。也不知道是信仰得到了充值还是什么,居然从全黑的命令行一步步成功安装出了一个能进桌面的系统,可能以后都不想再次体验这个过程了。不过我很喜欢验证事物的两面性,虽然过程很痛苦,但是学到了很多之前 GUI 安装所看不到的东西,理解了安装界面所引导我们做的每一步操作分别代表什么,可以说对 Linux 的了解都有了一小步的提升。

这里需要隆重介绍一位嘉宾 —— Yaourt,它为我们的 Arch 带来了无数的软件,一条 yaourt xxx 命令就能得到带 xxx 关键字的所有软件,包括了 Official(官方仓库)和 AUR(用户仓库)。真的比其他发行版的工具方便很多很多很多很多……

同时,Arch 的最小化安装比其他“笨重”的发行版(集成 Gnome 或者 KDE)基本都能少 1000 个左右的软件包,做到了真正的轻量,完全就是简洁主义者的福音。极高的定制度也带来了软件与运行环境的缺失,要做到流畅使用还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。

2.1 Antergos

Antergos 是基于 Arch 的一个发行版,它提供了 GUI 安装界面,想体验 Arch 而又觉得安装麻烦的同学可以试试这个,不出意外的话能够一遍安装成功。

综上,Arch Linux 适合喜欢折腾的同学来玩,不过就算是新手,我想也是完全可以入坑的,因为它的 Wiki 真的很强大,针对性极强,一般的问题都可以找得到(啃得动英文的话)。

3. openSUSE

啊啊啊啊啊好喜欢!这是 openSUSE 给我的第一感觉。玩了这么久的 Linux 居然还没用过 KDE 桌面未免也太失败了,而新装的 SUSE 马上弥补了这份失落感。

因为用的时间还不算太久,暂且还只能说,这是一个漂亮的系统,绝对会让你满意。虽然比之 Arch 的 AUR 还略有不足,但是 https://software.opensuse.org 的软件也很丰富,况且 SUSE 还拥有 OBS 这神一样的编译服务。待我了解得多一些再来深入。

我在刚装上 openSUSE 的时候发过一条 G+:装机 V4.0,它给我带来了 3W+ 的访问量,有点受宠若惊。

总结

除了上述的几种发行版之外,我还安装过 Linux Mint、Slackware,前者是因为当时正在使用 Ubuntu 的缘故觉得大同小异所以没有深入体验;后者是因为使用者实在是不多,担心出问题后没法解决,也难怪有个“阿卡林”的别称(ゝ ∀・) 我在服务器上面使用 CentOS,除了偶尔登录测试下代码也还没法去体会它的精髓。可能我真的错过了什么?谁知道呢。


EOF

Twinkle 的博客
瞎折腾